第(1/3)页 正午12点,许贺新专辑《2017》强势上线,引发无数围观。 这张早早就放出预告,却在《歌手》结束之后憋了近两个月的专辑,又是现役顶流的首张专辑,迎接它的舆论声浪并不会小。 所以外界准备好看热闹,因为这几天网上就已经开始了: 许贺的对家已经各种论证许贺江郎才尽, 说估摸着是专辑没写完,所以才一直拖着吧;粉丝已经各种吹捧许贺厚积薄发,说新专辑是要留足惊喜,给其他人一点缓冲的余地来避免和他撞车。 这还没上线就已经吵成这样。 就更别提上线之后,肯定是立马就腥风血雨。 结果事实是很安静。 大家很奇怪,粉丝呢?粉丝去哪了? 原来本该最先写出小作文的粉丝们,在一片app的卡顿中哀嚎: 为什么买不了, 换了几个平台还是卡? 那对家呢?对家怎么不说话? emmm没关系, 对家不说话自然有人说话: 只是出乎大家意料的, 这张专辑最先写出来小作文的,是一堆乐评人。 这些平时都是专辑发出来好一阵,细细琢磨之后,才拿起笔慢悠悠地选自己的喜欢的一两首歌进行点评,并且写的还不快的的乐评人。 这会,就跟不用收钱...啊呸呸呸,就跟打字不用费神一样,齐刷刷地开始点评: “年度专辑预定,满分十分我给十一分!什么都不说了,今年的神专就是许贺的新专《2017》毫无疑问!前阵子在《歌手》的时候听了那几首,我就问今年发专的还有比许贺牛比的歌手吗?当时还骂我呢, 现在我还要再问一句,还有谁!” “叹为观止, 说句可能有点招人骂的话, 纵观这几年的专辑市场,许贺这张新专辑都是排的最好的级别, 也难以想象这居然是新人新作。全专没有一首歌是凑数的, 包括最后加入的四首, 而且居然还有《反方向的钟》这种高质量作品——接下来我会详细针对每一首歌提供相应的评析...” “年关将至,未曾想到拖了许久的《2017》,给了我一个完美的理由让我原谅它的姗姗来迟——除了我早就夸过的歌曲,我更想说和《红玫瑰》形成完美贴合的《白玫瑰》,让我有些好奇这部电影的《你的名字》,相当令人感慨的《年少有为》,还有我心目中本专第一《反方向的钟》。” “年度歌曲预定好么?《反方向的钟》,华语完美适配西方嘻哈的典范,没有看到比这更合适的了。将人声通过改变唱腔、和声、混音,然后根据需要模糊吐词,来成为一种乐器,这种技法就问一句谁能做这么好?更别说那段rap了,风格极强啊!我还要写文分析,马上来!” “《反方向的钟》才是许贺首张专辑里的压台歌曲吧。我就说一句,中间那段音阶与和弦转变为和声小调出现了许多变化音,甚至有了#5-5-#4-4-这样的半音阶下行。旋律跨度拉大,但还是窄得不到八度——通常把旋律跨度拉大是增强情绪表现力的常规手段,但居然能把把小跨度的旋律写得不落俗套,同时多变的和弦色彩也让歌曲更有味道, 这特么是什么天赋啊?等我细说!” 如此这般, 尽是赞美之词。 而且不是那种吹毛求疵的细致分析,而是真的激动之言。 能不激动么? 乐评人不好干啊。 虽然平时拽的跟什么似的,但是也知道大环境不好,他们也得跟着玩完。 而且只是收钱干活自己的公信力也得玩完。 可正常情况下就是环境一直没好起来,也没有特别多值得不收钱吹捧的专辑——直到看见《2017》这张专辑:本身大家就对它期望很高,因为已经释出的六首歌都相当优秀。 没想到最后四首也没有拉胯。 那还用说? 直接吹啊,都不带犹豫的。 此时不吹等别人吹么?他们这些乐评人,不就是要发掘那些好音乐么! 而这一切就像是发出了冲锋的信号,铺天盖地的新闻,瞬间袭来: “新专大爆!许贺续写顶流神话,乐评人均分4.5颗星,有望冲击各大颁奖礼年专!” “许贺新专诚意满满?四首新歌皆为精品,打破传言只靠实力!” “《2017》还有哪些精心设计的小彩蛋?带你走进许贺新专辑不为人知的角落...” 包括喜欢听歌的路人都不明觉厉的: “听之前——吹得天上有地下无的,真的有那么好么?听之后——许贺牛逼!” “作为没有追《歌手》的人,最惊喜的莫过于能连续听十首歌,还是十首好歌——我已经很久没有这样一张专辑从头听到尾了,所以现在关注许贺催他发第二专还来得及么?” “感谢许贺不收费,但是抱歉了,这种好专辑我必须买一张支持了!” 于是,等粉丝们陆陆续续从购买专辑中回神过来。 就满脸懵逼了。 什么情况?我们还没正式开始吹捧,控评的?怎么满屏幕都是夸奖呢? 对家去哪了,不是你们出来刷一下存在感啊? 你们这样我很慌诶,贺哥不会是说发了这张之后就不发专辑了,这才有如此的好评? 也是花了粉丝好几分钟,才终于接受现实: “卧槽好像是真的路人都很好评,贺哥剩下的四首好像全都不错?” “我就说嘛!肯定不会差的!贺哥yyds!” “心满意足了,不枉我买了十张送给亲戚朋友们——现在看起来我应该能收到很好的回馈...” 但其实她们没想到的是,其他人看粉丝这边也是如此感觉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