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4章 康熙的和绅-《骗了康熙笔趣阁》
第(2/3)页
玉柱一听就知道,康熙这是想让他帮着曹寅脱困了。
曹寅欠了太多的钱,已经还不清了。
可问题是,康熙待曹寅真的是很不错了, 让他和苏州织造李煦,轮流担任两淮巡盐御史,以弥补南巡欠下的亏空。
不料,当了巡盐御史后,曹寅闹的亏空,不仅没有减少,反而增加了三成。
“回皇上,臣还真琢磨过这个问题。臣有三策,上策,销盐区两年一换,面向全国的盐商,不分地域的招标,谁出钱多,就把某个销盐区给谁。中策,前十大盐商的销盐区,每两年通过招标轮换。下策,抄几家盐商,一半的收入归朝廷,一半的收入拿去还清户部的欠帐。”
玉柱的思路很清楚,有竞争才有进步。
现有的销盐体制,弊端丛生,肥了盐商和盐官们,朝廷却没有得到多少好处。
“招标?哦,朕明白了。”康熙那可是大学问家,虽然招标这个词很陌生,仔细一琢磨也就懂了。
康熙晚年,一直想打准噶尔汗国。可是,朝廷的国库银子却很有限,根本就支撑不起长期的战争。
招标,顾名思义,价高者得!
大清的盐弊,主要是,盐商的领域,完全是个封闭的垄断领域。非两淮盐商,哪怕再有钱,也无法涉足销盐的领域。
玉柱的意思,就很清楚了,不管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盐商,只要有钱,都允许参与招标。
完全不需要担心他们会不会亏本,因为,用自己的钱投资,肯定会用心去做。
拿别人的钱搞投资,永远都是损公肥私,裙带沾光。钱亏光了,方丈却富得流油。
“各地督抚,不甚用心,何解也?”康熙这一问,就很深了。
各地的督抚,有的狠狠打击私盐,有的却坐视私盐泛滥。归根到底,不过是个无利不起早罢了。
雍正登基后,一面强行把火耗归公,一面发养廉银,就是看穿了做官的本质。
十年寒窗苦读,一朝金榜题名,千里外去做官,就为了当个吃不起肉的大清官?
别逗了!
玉柱知道康熙的担忧,便笑道:“臣有一策,可使各地督抚狠抓私盐。”
“哦,快快讲来。”康熙太缺钱花了,竟然有些迫不及待了。
刺激下边官员冲政绩的法子,玉柱知道的不要太多了。
他微微一笑,说:“回皇上,臣有一极其市侩之策。若是广东省内销官盐甚多,则奖赏该巡抚一定比例之银。同理,若该知府或该知县完成了包销的盐银,均予重赏,则国库之虚,可缓解矣。”
以德治天下,从皇帝到臣下,个个都羞于言利。
但是,无利谁会卖命去干呢?
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,满嘴道德文章,骨子里却是无官不贪。
玉柱的身份太低了,若不是机缘巧合,难有单独召对之机。
机会难得,玉柱自然要在皇帝的心目中,奠定他会搞钱的深刻印象了。
皇帝的身边,压根就不缺马屁精,缺的是擅长搞钱的能吏。
雍正为啥那么的宠信田文镜?归根到底,不就是田文镜不怕得罪官绅,不惜采取暴力的方式,强力推行摊丁入亩和官绅一体纳粮,大大的搞来了钱么?
乾隆想花多少钱,和绅就能弄来多少钱,还没有惹出太大的麻烦来。
满朝几万官员,就数和绅最能搞钱来花,晚年的乾隆岂能不倚赖之?
嘿嘿,康熙之和绅,玉柱之所愿也!
康熙仔细的琢磨了一番,越琢磨,就越觉得玉柱所言,甚为有理。
只是,此策确实极为市侩,很容易惹来翰詹科道的清流们的非议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