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067章 关中剧变-《逐鹿南北朝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杨盛见上邽难以攻克,本已萌生退意,得知夏军大举进攻关中,晋军节节败退之后,顿时又打消了退兵的念头。

    杨盛时年五十四岁,身高七尺,长须浓黑,一对大刀眉让他整个人看上去极有威严,他鼓舞众人道:“刘裕留十岁小儿守关中,必不是赫连勃勃之敌,如今关中晋军龟缩于长安不敢出,秦州这支兵马形同弃子,军心必定动摇,只要我们先灭掉大虫岭的援军,上邽将不攻自破。”

    杨盛的次子杨难当也附和道:“父亲所言极是,杨禹手下,除了其兄杨朗千余人马还堪一战外,其余不过是些刚拉起来的乌合之众,杨禹在襄武之所以能击败乞伏昙达,据说是使了妖法,但所谓的妖法,骗骗无知的乞伏人还行,咱们只要不把他当回事,杨禹只会作法自毙。”

    仇池国力虽然弱于西秦,但氐人总体上是看不起乞伏人的,毕竟氐人在前秦时阔过,他们的组织能力确实强于乞伏人。

    仇池占据的武都、阴平两郡卡在汉中、关中、陇右这三大地块的战略节点上,其所处的位置如此特殊,而地小民寡,这么多年之所以没有被各大势力吞并,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氐人在当初入主中原时,学到了比较强的组织能力。

    一个国家要是没有组织能力,再大也只是一盘散沙,反之,有比较强的组织能力后,小国也能迸发出很强的战力。

    相对于鲜卑乞伏部这些没有进入过中原的游牧部族,仇池就属于后者,是以杨难当颇看不起西秦军队的战力。

    这次随杨盛前来攻打上邽的除了次子杨难当,侄子杨倦外,还有参军席难,征北将军苻都,振武将军韩定方。

    见杨盛和杨难当父子俩都无意退兵,苻都和韩定方不好再说什么,只有席难劝道:“大王,先前刘裕离开关中时,杨禹所部正承受我军与乞伏昙达两面夹击,当时上邽尚且未溃,如今杨禹大败乞伏昙达,上邽军心大振,而我军受阻于上邽城下日久,渐成疲兵,大虫岭的杨朗援军不断增多,我军几次强攻都未能破敌,如今再想攻下大虫岭谈何容易。”

    杨难当年轻气盛,答道:“杨朗援军再多,也不过是些乌合之众,这些天他如同缩头乌龟,再也不敢出战,足见其已是强弩之末,我军若是就这么撤走,那才是错失良机呢?”

    席难见杨难当如此看待杨朗,感觉是大错特错,立即反驳道:“先前上邽城危,杨朗只有千余人马,尚且拼命袭扰,使我军不能全力攻城,如今各路援军到来,杨朗步骑合计已过万,反而龟缩不出,这是因为襄武捷报传来,上邽守军士气大振,杨朗不再担心上邽破城,这才转变战术,想将我军拖在上邽城下,待我箭尽粮绝时再与我军决战啊!”

    杨盛大刀眉一挑,说道:“席参军所言,或许不差,但这也说明杨朗目前对我军并无胜算,因此才想拖延时间。这些年来,我们虽苦心经营,但仅凭武都、阴平两郡,地窄众寡,终难有作为,这次是上天赐与我氐人的良机,若能破杨朗,则上邽必下,上邽一下,则整个秦州便不在话下。为此,本王将不惜代价,誓破大虫岭,拿下上邽城!”

    杨盛的话掷地有声,众人不复再论,于是集结起两万大军,全力向大虫岭压去。

    先前杨朗虽退守大虫岭,但随时可换地儿,在赵晟、李信、郭曜万余步兵到来后,想随时转换地方便不可能的了,于是营寨不断加固,壕沟不断挖深,俨然成了一个堡垒。

    杨盛大军层层围住营寨后,派人到寨门外不断谩骂挑战,杨朗皆置之不理,杨盛无奈,只好下令强攻。

    双方血战多日,杨盛折损千余之众,大将韩定方亦伤于流矢,期间轮到上邽城内的杨子安不断率军出城骚扰,杨盛只派少量兵力与杨子安周旋,主力仍猛攻大虫岭不止。

    义熙十三年十一月,直到杨禹率大军到来,杨盛见事不可为,才心有不甘的撤军。

    与乞伏昙达撤军时的忙乱不仓皇不同,杨盛退兵时井然有序,杨禹与杨朗亲率三万大军追击,一路上双方不断交战,互有伤亡,都没讨得便宜。

    上邽到祁山一百里,主要为黄土梁峁沟壑区,峁水朝西南方向流去,河谷地势比较平坦开阔,不易于防守,杨禹如此大举追击杨盛,是想夺回祁山,堵住杨盛北上的通道。

    杨盛退至卤城后,想占据卤城固守。卤城位于峁水下游,离祁山堡大概十余里远,城中有盐井,水满自流,自古便是西北重要的产盐地,从战国时起官方便于卤城设立盐官,高峰时有盐户两三百户,年产盐一两百万斤,这就像是一只下金蛋的鸡,杨盛当然不想放弃。

    而杨禹对卤城更是势在必得,他命三万大军于城外安营扎寨,大有耗死杨盛之势。

    从上邽到卤城,不仅路程比较近,而且是顺流而下,粮草运输相对容易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