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03章 远洋昆仑角-《靖难攻略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郑和叹了一口气,与陈瑄说道:“岂不是要效仿吕宋之举?”

    “那……”陈瑄犹犹豫豫道:“那也是为了朝廷,没办法……”

    吕宋金矿如何开采的,陈瑄和郑和他们心知肚明,但这种话没办法放到明面来说,一旦被江南的官员知道,他们估计又要开始表现自己的‘君子之风’了。

    吕宋如此,那昆仑就更不用多说了。

    “没办法是没办法,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,好处若是都被朝廷占据了,那这份好处必然长久不了。”

    “殿下之所以设小西洋为民营贸易区,为的恐怕就是这昆仑洲之矿。”

    “你想想,锡兰和满剌加都在我们手中,有这两个海关在,除非有人花费大力气走陆路,不然绝对躲避不了朝廷的盘查。”

    “开采金银矿无所谓,但该交的矿课一定得交。”

    “用诸藩与民商的力气,来充实朝廷的赋税,这何乐而不为?”

    “我觉得殿下说的很好,先吃下眼前的,再图谋未来的。”

    郑和搬出朱高煦曾对他说过的话,陈瑄闻言也明白了:“你是说,南洋为眼前,而昆仑为未来?”

    “差不多是这个意思,并且你别忘了我们还有南州。”郑和提起了南州,这让陈瑄眼前一亮。

    确实,相较于昆仑洲,南州距离大明更近,只不过由于洋流和季风问题,想要从北边前往南州并不容易。

    不过不容易归不容易,相较于前往昆仑洲,南州便容易许多了。

    “算了,我还是管好舰队的事情吧。”

    陈瑄也知道自己玩不转这些,倒不如老老实实听令。

    郑和见状,脸上露出笑意,便与陈瑄讨论起了这一路上的一些趣事。

    二人说说笑笑间,被派出的战船们也开始陆续返航,并带来了一则好消息。

    昆仑角旁边确实有一处天然海湾,并且可以停泊三千料以下的战船。

    只要稍微修理一下海岸,那五千料大船也能靠岸停泊。

    不仅如此,这处地方气候还算湿润,可以种植作物和蔬菜。

    “殿下真是料事如神。”

    从陈佐口中得知岸上的情况后,陈瑄感叹一句,便与郑和他们换成三千料的大船,径直驶向了那处天然海湾。

    隔着老远,他们便看到了许多植被。

    一开始陈瑄还有些警惕,担心它们会和交趾、南洋一样,有不少疟疾和蛇虫鼠蚁在其中。

    然而随着他们登陆那片白色沙滩,他们这才发现这里并没有太多树木,不过植被还算丰富,是他们并未见过的一种气候。

    “不是雨林气候。”

    自从朱高煦撰写了《气候学》书籍,这本书便成为了海军将领们必须学习的几种书籍之一。

    在此之前,陈瑄并没有接触过地中海气候,而《气候学》也没带在身边,所以他也判断不出这是什么气候。

    “看看有没有水源。”

    郑和走在陈瑄身旁,在打量四周的同时,也开始在一些泥土较多的地方尝试用空心杵打入土中,深入三尺后再取出,触摸其尖端的泥土。

    “还算湿润,应该能打出井水。”

    挤出铁杵的泥土,郑和满意点头,随后让人打井并修建营盘。

    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,海上的明军开始渐渐登陆岸上。

    由于分兵护送商帮去探矿,加上在木骨都束也留下了不少兵马,因此抵达此处的明军数量只有不到七千人。

    虽然人数不多,但想要修建一个营盘并不困难。

    船上的石灰石、铁矿粉、黏土都是现成的,海上也有细小的石块和海沙。

    尽管海沙不是最佳材料,但地方简陋也没有办法了。

    不多时,防风墙修建完毕,明军也开始搭建帐篷,并打出了一口口水井。

    尽管当地植被并不丰富,但地下水的资源却并不少,向下掘井不过一丈六尺,便开始涌出地下水。

    十三口井,不仅能满足当下军队的用水,也能为留在此处的官场官兵留下可以种植作物、浇灌蔬菜的水源。

    “明日七千人分出五千人,又细分为五十队,从各个方向向北搜寻,看看有没有土人的部落。”

    “如果有,那不要发生冲突,让向导试试可不可以沟通,与他们换取足够的蔬果。”

    大帐内,郑和吩咐着军中七十余名千户官,同时对陈瑄交代道:“海上分出一千人,沿着海岸线向北搜寻,看看有没有可以换取蔬果的部落。”

    “另外确定一下,《洋流图》和《季风图》有没有问题,需不需要做出修改。”

    “是!”众人作揖应下,短暂休息一夜后,便按照郑和的军令开始执行。

    至于郑和则是留在原地,继续用船上为数不多的材料修建官场。

    舰队从一路南下与部落交换物资,当下船上的物资足够他们这七千人在此生活三个月。

    不过郑和不可能把三个月的物资都吃完,因为他还要在这里留驻一千人来维持官场。

    因此他准备花费一个月时间修建好官场,开垦出一定数量的熟田,然后率领主力踏上返程,将剩余的物资留给官场官兵。

    时间一点点的流逝,三天时间内,许多步塘都开始返回。

    事实证明这块地区确实有其它民族的生活,他们虽然是黑人,却与其它地方的黑人不太相同,肤色偏黄,面部特征也接近中南半岛的一些人种。

    他们的数量大概在八千人左右,身高在四尺五寸到四尺七寸(145cm~150cm)之间。

    他们以采集和狩猎为生,却也会圈养牲畜。

    面对突如其来的明军,他们大多十分警惕。

    尽管语言不通,但在双方手舞足蹈的比划下,双方算是了解了对方的大致想法。

    他们对于明军的甲胄、兵器、布匹很感兴趣,并想用自己的牲畜与明军进行交换。

    郑和得知消息后,便让人将船上数量不多的布匹制成简单的衣物,并让船上的工匠打造了一批刀枪长矛和铁锅,让下面的人带着这些东西区域当地人进行沟通,并根据他们经常说的词汇,将他们称呼为克桑人。

    明军与他们交换的牲畜有牛、羊,并且他们还送上了许多他们捕猎抓到的牲畜。

    高有丈许,头有双角的基林(长颈鹿)被明军以为是传说中的麒麟。

    黑白相间,长相似驴似马的生物他们也不知道叫什么,但被带回营地后,郑和为它赐名为花福禄(斑马)。

    除此之外,还有长有二尺长角,类似山羊,却留有马尾的牲畜,它则是被郑和称为马哈兽(直角大羚羊)。
    第(2/3)页